“孩子語遲”要擔心還是慶幸 |
2013年07月19日 10:02:19 中國路橋新聞網 |
經常聽人說:“愛因斯坦到3歲還不會說話哩,所以孩子說話晚是不用擔心的。” 更有人說:“天才說話都晚,所謂金口難開,貴人語遲嘛!”孩子說話的早晚緊緊牽動著家長們的心,早開口和晚開口,哪個更好?孩子說話晚到底是需要擔心,還是慶幸呢? 說話晚就是語言發育遲緩么? 其實說話和語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主要指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方面,而說話只是語言中的一部分,是指調用各個發聲器官發出正確的字詞。所以說話晚并不一定意味著語言發育遲緩,但是語言發育遲緩一般來說會導致說話晚。 一般來說,孩子學說話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大部分孩子都會依循這個規律進行語言發育。值得注意的是,嚴重的語言和說話發展遲緩可能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包括智力低下、聽力下降、表達性語言障礙、心理剝奪、自閉癥、選擇性不語癥、接受性失語、腦性麻痹等等。所以,孩子如果有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的嫌疑,一定要早日就醫,耽誤不得。 說話早晚和智商有關么? 早在1929年,美國醫學協會刊物上就發表過關于說話開始時間和智商關系的文章。文章的作者通過對1000個人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開始說話的歲數和智商成反相關,意味著統計上來講,說話越早的孩子之后的智商就越高。 但是這樣的研究對我們家長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首先,這1000個人的數據都是通過家長的陳述來判定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的,而家長的標準是不一樣的,肯定會有所偏差。 其次,智商測量是3歲到成年都有的,而我們都知道,智商在各個年齡段會有不同,實驗者是如何進行這種智商矯正的,并沒有在文章中提到。 最后,即使數據方法和結論都沒有問題,我們也會發現,其實個體差異還是相當大的。19個月開始說話的孩子有的智商能達到130以上,而有的卻在90以下。雖然統計上的平均值有總體的趨勢,但是對于普通個體來說基本沒有用處。 后來的一些研究也發現,早說話的孩子到了學齡期,在學校的表現和成績也相對說話晚的孩子要高一些。甚至有的研究還發現,說話晚的孩子長大以后的犯罪率也相對高一些。但是研究者也都指出,這些研究的統計顯著性都不夠明顯。 貴人語遲是真的嗎? 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圖書館的愛因斯坦文檔中,有一篇被很多專業期刊引用的文獻,是關于愛因斯坦小時候智力水平低的傳言。文中提到,愛因斯坦確實說過,自己小時候被父母認為說話較晚,還咨詢過醫生。但是文中也提到,愛因斯坦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說整句了,而他的語言問題可能更多的在于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并且總是輕聲重復自己的話。 對愛因斯坦大腦的解剖研究顯示,愛因斯坦的左腦頂葉有某些異于常人的地方,這很可能和他超強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有關。而有趣的是,這片區域和負責語言的BA40緊密相連,使得愛因斯坦的這片語言區被擠得比常人小,這很可能導致他小時候的語言問題。還有學者甚至猜測愛因斯坦是亞斯伯格綜合征或者輕度自閉癥的患者,這些猜測都是依據流傳下來的傳言和傳記,對比自閉癥患者的癥狀而猜測出來的,所以并不能被證實,可信度也就會打折扣。 另外有一派以社會學家Thomas Sowell帶頭的學者認為,愛因斯坦以及很多其他天才都有說話晚的特征,這也許是一種特殊的人群,而不是所謂的“自閉癥”等問題。Thomas Sowell還寫了一本書叫做《愛因斯坦癥》,介紹了一項對200多名說話晚而智商卻很高的孩子的跟蹤調查。不過這項研究的爭議很大,也沒有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可。 說話晚需要擔心么? 最后回到最關鍵的問題上來,孩子說話晚,需要擔心么?這個問題恐怕只能由家長自己來回答。 首先,通過上面的介紹,評估一下孩子是語言能力發育遲緩,還是僅僅說話晚而已。比如,是否已經能聽懂大部分的話并且能根據簡單的指令完成任務,或者是否學會用幾種手勢來表達意思。 其次,和語音和語言發展的標準表格對比一下,發育是否在正常的區間內。如果還屬于正常區間,那就不需要過多擔心,給孩子一些時間,他們自然會開口說話的。但如果滯后過多,還是需要及時和醫生溝通,早發現問題早進行干預,會把傷害減小到最小。英語里有一句話:better safe than sorry,翻譯過來就是防患未然比遺憾要好。因為如果錯過了對語言問題干預的最佳時期,很可能會造成終生遺憾。所以寧愿麻煩一點,也比事后后悔好得多! 寶寶牙牙學語的過程是家長極為享受的一個過程,看著自己的孩子開始和自己有語言上的互動,自己心里簡直比談戀愛還甜蜜。而這個過程也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過程。很多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早而洋洋自得,也有不少家長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晚而憂心忡忡。 我們要記住的是,每個孩子的發育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獨特的語言發育過程。但同時,對于語言發育滯后現象要警覺,如果出現嚴重的落后要及時找醫生和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干預。我常常和媽媽朋友們聊天,大家都深有體會地說:做家長好難!不能有不必要的擔心,但同時也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而同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又要極度敏感。這仿佛是騎在獨輪車上,快不得慢不得。調節好自己的步伐,跟著孩子一起找到平衡點。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吧,其實也并沒有想象得那么糟糕。 一般來說,孩子學說話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歲以前 模仿聲音 1~1.5歲 開始能說出幾個特殊的字詞,但是對語法還不懂 1.5~2歲 詞匯量開始增加,甚至能說出句子 2~2.5歲 能更清晰地表達意思,用更準確的詞,語法也開始形成 2.5歲以后 學會表達順序和因果 |
來源: 作者: 編輯: 項宇 |